
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徐立京。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郭立亮 摄
11月12日上午,在2025中国新媒体大会开幕式暨主论坛上,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徐立京以“水”“岛”“山”为喻,生动阐释数智时代融媒的新形态,引得掌声不断。
当前,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用户规模已达5.15亿人,大模型已然成为一种新的媒介,智能驾驶、智能家居等系统也开始显现出新流量入口的特征。
“以前瞻性思维布局媒体新形态,才能下好赢得未来的先手棋。”徐立京介绍,建设如“水”一样的媒体新形态,是人民日报编委会的超前布局。
这里的“水”,是智能互联时代“万物皆媒”的基础与底层——信息流与语料。“不管将来还会有多少新的数智时代的原生媒体形态涌现出来,只要建设好高质量的‘水源’,便能以无形而化生万物。”徐立京进一步说明。
目前,人民网的信息流产品已全面接入国产智能手机、车载终端、垂类APP 等渠道;建成了国内规模最大、内容最权威的主流价值语料库,今年8月入选国家数据局“高质量数据集典型案例”;促进开源协作,与一些省报共建共享语料库,推出语料社区。
“在网络信息汪洋里,主流媒体自有的客户端和在第三方平台上开设的账号,就像大大小小的岛屿,这是广大受众停泊补给的信息港和精神文化的栖息地。”徐立京用“岛”比喻媒体的另一种形态。
徐立京认为,只有找准定位,突出特色,精耕细作,让每一个媒体之“岛”都有美丽的风景和独具的功能,才能让受众在信息的茫茫大海中清晰地识别与选择、畅捷地触达与停靠。
如何实现?徐立京介绍,人民日报社以中宣部新闻局对中央和省级主流媒体全媒体生产传播效果评价为指挥棒,对全社端号重新摸底,分类施策,制定了重点建设一批、发展提高一批、合并重组一批、关停注销一批的工作方案。与去年8月相比,人民日报重点端号的日活、点赞量、转发量均保持高位增长。
同时,人民日报社发力建设既能为全报社也能为全行业数智化转型提供支撑的全链条一体化智能产品体系和AI能力货架,将“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升级为“人民日报全媒大脑”,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进行数智化迭代,实现“央省市县”四级媒体多端分发、多级传播。
“凝聚民心,媒体如‘山’。”徐立京指出,主流媒体当如“山”,奋力打造一座座由内容精品构筑的“文化山脉”和“时代峰峦”,切实履行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职责使命。
徐立京认为,建设内容精品,绝非单纯的业务要求,而是一项关乎人心向背、事业兴衰的战略任务。真正的内容精品,具有思想的力量、逻辑的力量和事实的力量,具有穿透圈层、直抵人心的普遍感染力,能够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有效引领舆论走向与社会风尚。人民日报编委会将“提高质量、改进文风、贴近读者、引人入胜”作为内容建设理念与原则;将“突出的思想性、鲜明的新闻性、独有的收藏性”作为自身内容精品特质的定义,推出了一系列叫好又叫座的作品。
从“微镜头”“习语”“一见”“拾光纪”“经纬线”“此行间”等重大时政报道融媒栏目矩阵,到“任仲平”“任平”“仲音”等一批评论品牌;从新闻+理论,到新闻+副刊;从文字报道《对话任正非》、九三特别报道版面, 到人民网评《禁止违规吃喝,不是吃喝都违规》、主题演讲视频《我们在纪念什么》、美术融媒栏目《每日读画》……所有报道内容和产品形态,均致力于提升思想高度与新闻锐度,以此增强价值引领的力度。
此外,人民日报社还将报纸版面独有的收藏性,扩展至对各端口融媒内容“经典性”的追求,探索新的叙事方式、新的技术应用、新的美学风格,使其既是能创造“热搜”的爆款,又是具有长久传播价值和生命力的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