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3日
伴随着《钢铁洪流进行曲》
雄壮激昂的旋律
王宸一高举着“刘老庄连”战旗
同80面英雄的战旗一同驶过长安街
经过天安门广场时
人民群众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掌声
他心头一热:
这是人民向先烈的致敬!
他们用年轻生命守护的土地
如今山河锦绣,国泰民安
他们的牺牲奉献
从来没有被忘记!
那面旗:
从刘老庄到天安门广场
2025年8月底
一段来自九三阅兵集训点的视频
在亿万国人的手机上刷屏
“‘刘老庄连’的战友们
先辈的精神,你们忘没忘”
“永不忘!永不忘!永不忘!”
三声掷地有声的“永不忘”
让队伍中的王宸一
和十名战友仿佛回到
82年前的战场——
陷入日伪军重围的
新四军四连的年轻战士们
端起刺刀、跃出战壕
义无反顾地冲向敌人……
1943年3月18日
江苏刘老庄的阵地上
全连82人的子弹已经打光
“跳!”随着一声呐喊
官兵们跃出战壕与敌人白刃肉搏
刺刀弯了就用枪托砸
枪托碎了就用小锹砍
到最后双手和牙齿都成了武器
有位战士倒下时
嘴里还含着敌人的半个耳朵……
这场血战
四连82人全部牺牲
老乡们眼含热泪捧土为墓
将烈士安葬在刘老庄的土地上
战斗结束后
82名刘老庄青年就地参军
全员补齐重建“刘老庄连”
一个英雄的番号就此诞生
2025年9月3日
当“刘老庄连”战旗经过天安门广场时
王宸一和十名战友耳畔
一遍遍回响着
震耳欲聋的“永不忘!”
此刻,站在他们身后的
不仅是“刘老庄连”英雄的旗帜
还有牺牲的82位先烈
和所有曾在战旗下宣誓的
一代代英雄的官兵!
那双手:
从摸索新门道到压下血手印
和平年代没有白刃战
但“刘老庄连”的“硬气”
必须在训练场上拼出来
2018年
“刘老庄连”融入合成营体系
这次转型
需要他们以新型装甲步兵的角色
在未来战场上
反应更快、打得更准
然而,演习还没有见到“敌人”
“铁拳头”就“哑了火”!
演习结束后
连队兵分三路
去火力、侦察、工兵等兵种专业“取经”
摸索合成作战的新门道
朱明朝和火力连骨干
一起琢磨出“火力坐标协同表”
2022年8月实战演练场上
伍林临危受命
指挥发烟、侦察、引导火力
一系列战斗动作
过程一气呵成
如今的“刘老庄连”
已经从传统步兵升级成合成尖兵
与陆航、炮兵等其他兵种
协同更加密切
为融入联合作战体系
遂行多样化任务奠定了基础
82年,装备在变、战法在变
但“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
连魂不变!
82年,营地在变、战士在变
但“为了人民,血染战旗”的
初心不变!
2023年夏天
海河流域突发1963年以来最大洪水
彼时
“刘老庄连”大部分官兵远在南苏丹维和
留守的26名官兵里
多半是平均年龄不到20岁的义务兵
排长刘基第一个写下请战书
26个名字伴着26枚红手印
“誓死要上抗洪一线”
命令下达后
26人连夜驰援天津市静海区
他们的任务是在24小时内
加固起一条一公里长的堤坝
在不到24小时的时间里
装填沙袋的战士铁锹翻飞
扛沙袋的战士在泥泞中奔跑
还有人直接跳进冰凉的洪水中码沙袋
手上的水泡被沙袋撕破
流着血继续扛着沙袋往前冲
26人熬红了眼、磨破了手
终于加固起“生命之堤”
洪峰过境
他们守住了老百姓
就像当年先烈守住了刘老庄!
那些人:
从“被守护着”到“守护者”
2025年9月3日
十一名受阅的“刘老庄连”官兵中
有一位年轻的战士
就是在2023年夏天那场洪水中
被“刘老庄连”守护过的人
他叫孙铭朝
是天津市静海区的村民
面对暴雨要紧急转移的通知
家里的一百六七十头猪
却找不到车转运
就在一家人急得团团转的时候
是“刘老庄连”官兵的紧急抢运
才保住了家产
2023年底
孙铭朝报名参军
成为“刘老庄连”第6654名战士
还光荣入选受阅队伍
从一个被保护的人
成长为能保护人民的人
同孙铭朝一样
毅然选择参军报国的还有张宇航
不同的是
作为土生土长的刘老庄人
张宇航是听着先烈的故事长大的
太奶奶常跟他说:
“当年日本侵略者来了
是82位勇士保护了我们”
2023年
他主动申请当连史解说员
每讲到82勇士壮烈牺牲
家乡父老送82名优秀青年参军
就地重建“刘老庄连”时
作为新一代刘老庄儿女的张宇航
内心就抑制不住地骄傲自豪!
82年风雨
有太多像孙铭朝一样的青年
毅然奔赴英雄的连队
82载岁月
先后有170名像张宇航一样的
刘老庄籍青年追随先烈足迹
莫欺我中华无肝胆
母亲膝下百万兵
“刘老庄连”补齐的不只是连队
更是民族精神、军民同心!
从“被守护着”到成为“守护者”
一代代“刘老庄连”官兵赓续传承
忠勇报国精神
这是中国军民关系最动人的缩影
是最浪漫、最硬核的双向奔赴
是中国强军力量
源源不断的奥秘所在
也正因为如此
“刘老庄连”的故事
始终奔涌在时代浪潮中
正如那面战旗所昭示的:
生命不息,战斗不止
人民在哪里
英雄的传人就在哪里
这面永不褪色的战旗
必将在强军路上
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中
高高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