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南极日记丨在南极中山站工作一天是怎样的体验?
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12-19 14:52:47
分享:

  由自然资源部组织的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在11月初从广州正式出征,分别搭乘“雪龙”和“雪龙2”号科考船奔赴南极。南极大陆一年时间里,几乎一半极昼一半极夜。在中山站,有一批驻守了一年的越冬队员。他们面对严酷的自然环境,远离家乡和亲人。越冬队员包括气象观测员、生物学家、医生、机械师等等。他们共同保障站区的正常运转和科研任务的顺利完成。

  新闻特写:越冬队队员的一天

  29岁的武鹏,是第40次南极考察队中山站越冬队里年纪最小的一个,日常主要负责网络通信,电子设备的维修也归他。站上六角楼的摄像头坏了,他和队友临时组成维修小分队。结果没想到安装新设备出了麻烦。

  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队中山站越冬队队员 粟敢:这个座子跟那个是不一样的。

  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队中山站越冬队队员 武鹏:它这是新的,老款的没有了。差太多了,这不行。

  不行,就只能回综合楼找工具。虽然两个地方都在站区内,但是距离并不近,而且只能步行,光找合适的工具就跑了两趟。

  原以为最简单不过的安装,花了整整两个小时。维修结束后,小分队里的王庸平开始转站去半山腰的激光雷达观测栋。像这样的上山路,他每天都要走,等到极夜低温的时候,一天更是要走两趟查看设备情况。

  王庸平说,极区的大气是太阳和地球相互作用的关键区域,而中高层大气是无线电雷达和探空气球探测的工作盲区,所以,在中山站部署观测中高层大气的激光雷达,可以填补极隙区空间天气活动对大气影响研究的空白。这里的激光雷达观测由第35次中国南极考察队开始建立,由第36次中国南极考察队升级扩建,现在已经进入正常运行阶段。

  激光雷达观测的最佳时间是每年6—8月份,也是最冷的时间,这挑战的不仅是人的意志,还有设备的可靠性。

  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队中山站越冬队队员 王庸平:也有那种特别棘手的问题,可能要跟国内的工程师联系,他们来远程帮忙处理更复杂的问题。

  在中山站,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任务。和王庸平不同,张雷每天都要到站区最远的大气观测栋做大气成分监测。张雷说,大气成分监测很重要,因为它和气候变化息息相关。

  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队中山站越冬队队员 张雷:我们长期监测大气中一些气体的含量,特别是温室气体的含量,有助于我们研究预测以后气候变化的趋势。

  在南极工作,很容易就感受到自然的力量,感受到自身的渺小。然而,每一个微小的结果经过日积月累,终究会通往一扇豁然开朗的窗户,这扇窗不仅可以揭开南极的发展之谜,更关乎整个地球的前途命运。

  (总台记者 王楠 杨理天)

关键词
日记 南极中山站
责任编辑:刘政豪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