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不断兴建的购物中心为这股开店热潮推波助澜。购物中心曾经一度把百货、一线奢侈品牌作为主力店铺,但过去几年来,能够带动客流的快时尚越来越吃香。凭借强大的聚客能力和大面积的商铺需求,快时尚品牌成为业主竞相以优惠条款招揽的零售类租户。
“一线城市、地理位置很好,且运营商很有经验的购物中心不会放下身段求它们(快时尚品牌),但在二三线城市,尤其是购物中心已经出现供过于求的现象,这些快时尚在进驻谈判时就会比较有优势。”陈仲伟补充说。有些快市场进驻之后甚至不用交基本租金,只需按照营业额上交一定比例的租金,减少固定成本支出。
随着商业地产的步伐,各大品牌的扩张策略大同小异:从过去的以一二线主要城市为主逐步转向二三线城市“下沉式”发展。
“去年我们开店主要集中在二线城市,这也是快时尚增长最快的地方。”C&A中国市场总监沈维对记者说。二三线城市居民消费力的增长、充裕的零售物业和较为廉价的租赁条件吸引着品牌将展现延展至更远的敌方。
但是,三四线消费观念和品牌认知度、接受度与成熟市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由于供过于求,不少购物中心营业惨淡。一旦品牌选择提前退出,它可能会面临前期投入的损失,而且品牌形象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而在开线下门店的同时,这些快时尚品牌也没有忽略对线上网店的投入——优衣库、H&M、Zara、C&A等品牌先后在天猫和京东开店。此外,越来越多品牌还积极尝试在中国实行多品牌战略,以满足中国消费者日益差异化、细分化的购买需求。例如Zara旗下的Zara Home家居和Oysho女士内衣品牌,优衣库姐妹品牌GU等等。
不过,即使快时尚势头不错,C&A也不打算加入门店大战。
“我不希望这是一场门店数量的竞争,我们想要保持自己的节奏,这是基于经济和我们服务消费者能力的决定。”Brenninkmeijer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