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蔡洪坡 路娟
走进位于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镇的玉成号年画坊,一幅幅装裱好了的年画恰似精美的工艺品,它色彩鲜艳,笔法细腻,格外吸人眼球。
8月7日上午,参加“何以中国·和合共生”网络主题宣传系列活动的媒体记者来到“玉成号”年画坊,探访杨柳青年画生生不息的奥秘,感受年画的艺术魅力。
霍庆顺向媒体记者介绍杨柳青年画历史、特点。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蔡洪坡 摄
年画是中国古老而珍贵的民间艺术之一。杨柳青木版年画据传约始于明朝,盛于清。得益于京杭大运河开通及漕运兴起,杨柳青成为南北商品交易的集散地,杨柳青年画随即兴起,在当地一度出现“家家能点染,户户善丹青”的盛况。
73岁的霍庆顺是杨柳青木版年画“玉成号画庄”第六代传承人,从幼时学艺起,便致力于木版年画的研究、传承和创新。
在他看来,中国人张贴年画不仅是为了“迎春”,还是对美好生活、美好未来的憧憬和期盼,这也是杨柳青年画为什么受到大家欢迎而久盛不衰。“年画是伴随着年出现的,年是期盼的、祥和的、喜庆的。杨柳青年画就是期盼的年画,老百姓想什么,杨柳青年画就出什么。”
工作人员在创作年画。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蔡洪坡 摄
以杨柳青木版年画的代表作《莲年有余》为例,画上的胖娃娃手持莲花,怀里抱着大鱼,满脸笑意。整幅画寄托了人们对儿女双全、家庭和美、殷实富足的美好愿望。
霍庆顺介绍,杨柳青木版年画可分为娃娃类、仕女类、民俗类、民间故事类、神像类这五大类,每一大类里又可以分出几百种样式。而正是因为杨柳青年画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能够雅俗共赏,也具备了文化教育功能。“年画用最直观的方法,通过画中的故事教育人。是非、善恶都能通过年画中描绘的故事表现出来。”
年画画在团扇上,不断尝试创新。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蔡洪坡 摄
杨柳青木版年画已有数百年积淀,如何做好传承创新这篇大文章?
“年画实际是时代的产物,要跟着时代发展,不断推陈出新。”霍庆顺表示,要创作符合时代审美的新年画,又要反映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增加新时代、新元素,让年画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不断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