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承德市滦平县这片土地上,孕育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人物故事,王洪远便是其中一位。
1948年,20岁的王洪远加入热河军区第十九军分区独立团,历经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随后他又跟随部队一路南下,历经无数战斗,多次负伤却从未退缩。
“美军4架飞机轰炸大榆洞,离我们营地只有3里地。”王洪远回忆。他与3名战友临危受命承担起运回牺牲战友遗体的任务。当时,美军轰炸机投下了近百枚燃烧弹,但他们没有丝毫退缩,一心只想把牺牲的战友带回来。王洪远感慨,“美军的武器装备比我们先进太多了,但他们钢多气少,我们钢少气多。”在这场实力悬殊的较量中,志愿军凭借着顽强的斗志和坚定的信念,与敌人展开搏斗,用血肉之躯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防线。
在王洪远质朴的内心中,好男儿应当兵。子女们从小就听他讲抗美援朝的故事,从军报国的种子早已深植心中。
“在父亲的影响下,我哥哥光荣参军,19岁那年,我也如愿穿上军装。”王洪远的二儿子王志国说。王志国从军42年,秉承父训“一颗红心忠于党”,2015年退休后仍积极投身家乡建设。
2003年,王洪远的孙子王健光荣参军。初入军营,王健对部队的严格管理及高强度训练不太适应,心里一度打起退堂鼓。但一想起爷爷在枪林弹雨中不惧生死、冲锋在前,想起父亲面对急难险重任务,毫不畏惧、迎难而上,他勤学苦练,终于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军人。
从王洪远的戎马生涯到儿子王志国的军旅奉献,再到孙子王健的成长与蜕变,每一个阶段都承载着这个家庭对国家和军队深深的热爱与忠诚。
2023年“八一”前夕,95岁的抗美援朝老兵王洪远来到河北省滦平县医院征兵体检站,站在那些充满朝气的应征青年面前,讲述着自己参加抗美援朝故事。应征青年们听着王洪远的讲述,心中倍感振奋,纷纷表示,要继承革命传统、弘扬英雄精神,让青春在军营闪光。
(资料提供:河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承德市滦平县退役军人事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