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特别报道丨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从全国两会看增进民生福祉
来源: 新华社  
2025-03-07 10:42:32
分享:

  “在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和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上多办实事,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可及性上再上水平。”习近平总书记5日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这样强调。

  首次在政策取向中提出“强化宏观政策民生导向”,明确要求“经济政策的着力点更多转向惠民生、促消费”“推动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服务于民生”……

  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透出浓浓的民生暖意。一个个庄严承诺,充分彰显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项项民生部署,传递出以更大力度增进民生福祉的鲜明信号。

  夯实民生之基,着力稳就业促增收

  “特别是要抓好就业这个最基本的民生。”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明确要求。

  政府工作报告将今年就业预期目标设为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

  “在就业总量和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的背景下,这一目标体现了国家加力稳就业促民生的决心。”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院长莫荣委员说,促就业同时也有利于增收入、强消费,形成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

  回看过去一年,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就业优先政策持续发力,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256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5.1%,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

  “加大各类资金资源统筹支持力度”“实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支持计划,用足用好稳岗返还、税费减免、就业补贴等政策”……着眼新一年就业目标,政府工作报告作出一系列务实安排,用“真金白银”持续稳定就业基本盘。

  青年就业牵动亿万家庭,也是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焦点。2025届高校毕业生规模再创新高、预计达1222万人。

  四川农业大学校长吴德代表说:“通过早动员早作为、增加实习实践等,今年我校应届毕业生去向落实率同比提高了5个百分点。拓宽青年就业创业渠道的同时,建议激励更多学生探索适合自身的发展路径,到基层建功立业。”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新时代新征程就业工作的新定位、新使命。

  稳定存量,“支持劳动密集型产业吸纳和稳定就业”;拓展增量,“统筹好新技术应用和岗位转换,创造新的就业机会”;提升质量,“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行动”……立足新变化、新趋势,政府工作报告打出政策“组合拳”激发就业新活力。

  近期DeepSeek、人形机器人等带来的岗位替代和人才新需求,也在两会上引发热议。

  “我们将利用好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创造效应,紧扣数字经济、绿色经济、健康经济、银发经济,编制发布急需紧缺职业、未来就业需求目录,不断挖掘就业新增长点。同时培育更多具有创新能力的技能人才,促进他们稳定增收。”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王斌代表说。

  收入增长是劳动者的普遍期盼。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构建技能导向的薪酬分配制度,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

  “这将给2亿多技能人才带来利好。”浙江晨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胡东方代表说,“应推动建立与职业技能等级序列相匹配的岗位绩效工资制,使技能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