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经济正“热” 驱动装备产业向“新”发展
来源: 新华社  
2025-02-14 09:18:39
分享:

  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正在“冰城”哈尔滨火热举办。近年来,在诸多体育赛事的带动下,我国的冰雪运动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活力,冰雪经济不断升温。“冷资源”释放“热效应”,带动冰雪装备产业向“新”发展。

  在亚雪公路沿线的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游客在《惊喜的大雪人》雪雕前游玩(1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 谢剑飞 摄

  在位于河北省廊坊市的三河多贝玛亚运送系统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装配工人正在紧张忙碌,加紧生产。“作为索道设备供应商,我们非常依赖滑雪和整个冰雪产业的发展,我们也极度关注当前的冰雪经济‘热’。”公司市场专员马利娜说。

三河多贝玛亚运送系统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对吊厢性能进行检测。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以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激发冰雪经济活力的若干意见》提出8个方面24条举措,以冰雪运动为引领,推动冰雪经济成为新增长点。《意见》明确,到2027年冰雪经济总规模达到1.2万亿元,到2030年冰雪经济总规模达到1.5万亿元。

  在坐落于阿勒泰市城区的新疆将军山国际滑雪度假区,雪友在新春趣味滑雪公园跳台活动中钻过火圈(1月29日摄)。新华社记者 陈朔 摄

  位于河北固安的道沃机电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滑雪输送机械“雪地魔毯”研发制造的企业。公司厂长刘小飞介绍,公司在滑雪领域拥有多项核心技术,特别是在安全方面下足了功夫,拥有16级安全保护措施,保护人员和设备安全。目前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67%,并远销俄罗斯、韩国等多个国家。

  “随着冰雪运动的普及和冰雪旅游的兴起,全国参与冰雪运动的人数明显增加,带来了冰雪旅游行业的繁荣,制造业也迎来了快速发展。如我们这样的企业,这几年销量直线上升。”刘小飞说。

在固安道沃机电有限公司加工车间,工人正在进行激光切割滑雪魔毯的中段托辊。

  在多方利好支持下,我国冰雪装备产业从冰鞋、雪板到造雪机、压雪车,从零散代工逐步发展为覆盖全链条的完整体系,正在逐步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跨越。

  而在冰雪装备产业持续发展的背后,技术迭代成为产业升级的核心驱动力。

  刚刚完成厂房搬迁的哈尔滨乾卯雪龙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正式进驻哈尔滨冰雪运动装备制造产业园。这家成立于2002年的冰雪装备制造企业,即将迈入“2.0阶段”。公司董事长李向东向记者介绍了其生产的一款冰鞋,相较其他产品刃更宽,更适合大众普及。

图为哈尔滨乾卯雪龙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生产的产品。

  齐齐哈尔黑龙国际冰雪装备有限公司前身是齐齐哈尔冰刀厂,始建于1951年,2003年由于经营不善被迫停产。2015年6月,伴随着我国冰雪运动产业全面升级,“黑龙冰刀”经过收购重组,再次扬帆启航,突破多项技术壁垒,实现创新飞跃。

  “现在我们的冰鞋从普及的皮质到碳纤维进行了全面的升级。冰刀从最开始的铁管到铝合金,再到现在最先进的钛合金,都进行了全面升级。对比几十年前的产品,简直就是质的飞跃。”公司技术质量部部长郑小杰说。

图为齐齐哈尔黑龙国际冰雪装备有限公司生产的冰刀鞋。

  辽源,是一座因轻工业发达、棉袜产量全国领先而闻名的城市。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3600双自发热冰雪袜正产自这里。2024年1月,一家来自广东的冰雪装备制造企业——德弘冰雪运动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在辽源投资设厂,他们看中的正是这里广阔的市场前景。

  “在2024年9月的时候,我们整个工厂的建设已经完成,之后我们所有的产线已经全部运行完毕。”德弘冰雪运动科技有限公司销售总监鞠丹说,“希望我们在大好的市场中,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德弘冰雪运动科技有限公司工人正在缝制冰雪运动装备。新华社记者 司晓帅 摄

  来自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冰雪装备销售收入不断增加,从2015年的不到50亿元人民币增长到2023年的约220亿元人民币。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负责人郝立顺表示,我国已经形成15大类冰雪装备器材产品体系,基本实现了从头到脚、从个人到场地、从竞技竞赛到大众运动,全产业链的冰雪装备器材覆盖。

  冰雪装备产业的升级,是中国制造向产业链高端攀升的缩影。未来,在政策与市场的双重驱动下,万亿冰雪市场将“热”力无限。

1月21日,游客在将军山国际滑雪度假区合影。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关键词
冰雪经济 向“新”发展
责任编辑:庞晓龙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