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2月4日,我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在巴拉圭亚松森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此,我国共有44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总数居世界第一。
提到春节,我们会想起每年从腊月二十三起,人们开始打扫房子,贴春联和年画,储备粮食并准备食物。除夕夜,一家人聚在一起吃饭,熬夜迎接新年。在节日期间,人们穿着新衣服,祭天地和祖先,并向长辈、亲戚、朋友和邻居致以新年的问候……这些,或许是每个中国人无法磨灭的集体记忆。
“春节”为何能成为赓续不绝、历久弥新的文化符号?该遗产项目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对中华文明有何意义,又将如何影响世界?
春节申遗成功!这一文化符号何以赓续不绝 历久弥新?
“百节年为首,四季春为先。”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老百姓说“过年”。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和变迁,中华民族的第一大节——春节,积淀了十分丰富的习俗活动和文化内涵。
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战略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罗微表示,过年就是围绕辞旧迎新这一农历新年节点的实践过程,寄托了中国人的人伦情感、家国情怀,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人和睦相处的价值理念,在促进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罗微:春节围绕着送冬迎春、辞旧迎新、祈福纳祥、团圆和谐的节日文化主题在全国广泛实践。
回家过年,蕴含着中国人团圆美满的家庭观念;
贴福字、贴春联、贴年画,表达着中国人对吉祥美好的精神追求;
置办年货,体现着中国人丰俭有度的生活态度;
祭祖敬先,彰显着中国人的人世伦理;
亲朋拜年,呈现着人际的和谐互动;
社火、灯会,表现出中国人乐观积极的精神面貌。
我国将除夕、春节列为法定节假日,全国性、全民性的实践就有更新的时空意义了。
春节是我国内涵最为深厚、内容最为丰富、参与人数最多、影响最为广泛的传统节日。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人类学民俗学系教授萧放认为,以辞年礼俗、团年礼俗、拜年庆贺与迎春礼俗组成的年俗长卷,绘就了春节独特的文化风景线。它不仅凝聚着亿万中国人的家国情怀,同时寄寓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
萧放:人们利用迎接新年、辞旧迎新这个时机来调整着中国人跟自然、跟历史、跟人之间的关系,让我们在特别的节日里边能够有一种表达。中国人对一个年轮一轮轮的年度周期,都有一个向前的更新的意识;另外,特别强调家庭伦理,强调回归家庭社会建设,再一个就是春节是在立春附近,是在四季之首,跟四季循环的自然时序是协调的。
每逢春节前后,全世界华人都会围绕着辞旧迎新、祈福纳祥、团圆和谐的主题欢庆这一佳节。数千年来,春节不断维系和强化着个人、家庭和国家的情感纽带,对中华文明的绵延赓续发挥了重要作用。罗微认为,随着海外传播范围的日趋扩大,春节已成为世界普遍接受、认同和欣赏的中华文化符号。
罗微:春节所蕴含的宇宙观、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全面而生动地诠释了中国人有关“和”的知行合一。其中,既包括天与地的“和”、新与旧的“和”、丰与俭的“和”,也包括自我的“和”、家庭的“和”、社会的“和”……2023年12月22日,第78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决议,将春节(农历新年)确定为联合国假日。这充分说明,春节已经跨越国界,其社会功能和文化意义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尊重认可。春节是中华文化走出去的优秀案例,映射着中华文明必将继续在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积极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是我国履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缔约国责任和义务的重要内容,也充分体现了我国日益提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水平和履约能力。罗微表示,春节申遗对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促进民心相通和文明交流互鉴都具有重要意义。
罗微: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是国际一级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工作,它重在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提高对其重要意义的认识和从尊重文化多样性的角度促进对话。因此,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能够直观体现缔约国履约能力和水平。春节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能够充分说明中华文明绵延赓续,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强大生命力。
萧放表示,“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项目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对增进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文化认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
萧放:春节作为人类非遗,让人类共享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人类非遗选定春节,春节也更好地为世界人民做出它的文化贡献,我想这是中国在当代奉献给世界的一个特别的礼物。
春节,作为中国人的传统新年,正以承古创新的生命力,接力书写中华民族崇敬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民族价值观。罗微表示,申遗工作也将不断更新、开放包容的春节文化,为春节的传承持续赋能。
罗微:首先,应该着力于让春节更有“年味”。如过年中仪式性、象征性的民俗事项要加以重视。其次,要尊重文化传承发展规律,顺应社会发展需要和大众节日文化需求,在赓续文脉的基础上,不断丰富春节文化活动。春节是我们的节日,每个人都是春节的传承人,春节的传承保护离不开我们每一个人。(总台记者 孙鲁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