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人家》创下口碑佳绩,年代剧有了“不懂事”的大女主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11-08 09:10:25

  正在湖南卫视播出的年代生活情感剧《小巷人家》开播以来蝉联省级卫视收视率第一,该剧在豆瓣开分8.2,创下今年以来国产年代剧的最高网评分。《小巷人家》前期剧情之所以能火爆出圈,在于找准了家庭伦理中的代表性矛盾,电视剧在创作上突破了传统家庭题材作品的某些成规和禁区,塑造了一位“不懂事”又“拎得清”的女主角,点燃了观众的追剧热情。

  呈现生活真实观众看得津津有味

  《小巷人家》的故事背景设置在上世纪70年代末,苏州棉纺厂家属区的一条小巷里,开篇剧情围绕女主角黄玲与那个时代不正常的家庭关系做斗争展开故事,虽然剧中全是细碎的生活日常,但依然能让观众看得津津有味。

  剧中,闫妮饰演的女主角黄玲是庄家的大儿媳。故事开篇婆婆过生日,黄玲独自忙活家宴,做了一大桌菜,婆婆却不让上桌,她只能带着女儿在厨房里吃。丈夫庄超英看到这一幕明知妻子默默承受了不公,却一句话都没讲。庄超英是中学老师,也是家中长子,从小就担起关照弟弟妹妹的责任。在这位格外懂事的大哥心中,父母举全家之力供自己读了中专,他不但要照顾好老人,还要帮衬好兄弟姐妹和他们的孩子。

  庄超英是个充满矛盾的立体人物。他底色善良、乐于助人,作为头脑清醒的知识分子明事理、有远见。国家恢复高考,庄超英意识到“知识改变命运”的时代已经到来,鼓励儿子庄图南发奋图强考取理想的大学,在他的调教下,小巷里不服管教的孩子都像变了个人。作为丈夫和父亲,庄超英深爱妻子和儿女,是全家的主心骨。

  但在内心中,庄超英还存在对原生家庭的负疚感,没有从固有的角色中分化出来。价值排序上,他会不自觉地将原生家庭的需求放在第一位,把竭力扶助已经成家的弟弟妹妹视为己任。一遇到“大家”与“小家”的利益冲突,庄超英就没有清醒的边界意识,无条件满足父母、弟妹的要求。即使知道父母偏心他也一味顺从,同时还要求妻儿像他一样过度牺牲自己去帮助别人,委屈“小家”成全“大家”。

  在物质匮乏、住房紧张的年代,这种无意识的思维模式,导致庄超英处理不好“小家”与“大家”的关系,他宁可自己儿女吃不饱、耽误学习,也要大包大揽冲在前头当个好大哥,为此和妻子黄玲爆发了一系列家庭问题,一团糟的生活严重伤害了夫妻感情。

  剧中,在庄图南高考的关键时刻,小姑子的孩子要住到家里来,庄超英不仅不拒绝还在一旁帮腔。黄玲为母则刚,不惜离婚直接和丈夫、公婆“撕破脸”,一句“他知道我是对的,但他恨我”揭示出庄超英内心深处的冲突。直到庄图南考上重点大学,在家事上总是“拎不清”的庄超英才明白过来,感谢妻子的坚持。

  探索家庭生活剧全新人物塑造

  《小巷人家》的故事冲突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是当时社会生活中具有典型性的家庭矛盾,即使放在今天,这样的故事也依然具有启示意义。

  有意思的是,剧中演员郭晓东对庄超英的诠释非常传神,而在电视剧播出期间,郭晓东的妻子“爆料”,郭晓东在家就是这样吵架。在结婚十七周年纪念日,郭晓东公开发文向妻子道歉。他说《小巷人家》让自己更懂得了如何更好的去经营婚姻,他在庄超英身上看到了曾经的自己,愚昧又不解风情,总希望妻子和自己一样,把所有事情做得面面俱到。“我想做一个好人,让所有的人都满意,都舒服,都高兴。但结果总是适得其反,不是蛰伤了这个,就是惹毛了那个,最终把自己弄得焦头烂额,一塌糊涂,满身的伤。”

  在《小巷人家》中,促使庄超英一步步“看见自己”的,正是妻子黄玲逐渐变得“不懂事”。可以说,黄玲这个人物塑造了年代生活剧一个全新的女性角色,她有别于家庭剧中常见的传统女性苦情形象,也不同于全然观照自我感受的时代女性。这是一个能为“大家”做出一定自我牺牲,又能清晰划分边界,坚定守护“小家”权利的妻子、母亲形象。

  剧中,黄玲最初也是逆来顺受,丈夫不能替自己遮风挡雨,面对公婆的偏心她只能选择隐忍,是一个在家庭困境中不受尊重、被剥夺权利的受气儿媳。黄玲的变化始于和宋莹成为邻居。蒋欣饰演的宋莹性格泼辣,为了分房可以让厂领导下不来台,是全厂闻名“不好惹”的刺头。

  自从和宋莹住进一个院子,黄玲看到女人可以活得不一样,这给了她为自己的小家而战的勇气。为了保护孩子黄玲一次次据理力争,争取应有的权利,连宋莹都说她“变坏”了。剧中,黄玲和宋莹这对精神契合的“生活战友”体现了女性互助的力量,温暖治愈的邻里温情打动了不少观众。

  家庭剧的特点是没有强情节、大冲突,故事娓娓道来,这类作品想要抓住观众,需要在对生活真实观察的基础上,去构建符合大众生活体验的戏剧冲突。《小巷人家》回归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作品既不是悬浮的伪生活剧,也不是博人眼球的狗血故事,而是透过平实隽永的叙事风格讲述生活真实,让观众代入剧情共情角色,探索出一条家庭剧创作的新路。

关键词
电视,年代剧
责任编辑:张晓鹏
TOP